三门围垦纪念馆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三门人民用汗水和热血向大海要来了土地 而在围垦中诞生的围垦精神 也如海水一样奔腾不息 红色七月,让我们走进“千洞之岛”, 重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蛇蟠围垦精神。 向海而生 拥湾发展上个世纪70 年代, 三千筑塘大军, 负行囊, 擎红旗, 扎营蛇蟠, 向海要田。他们栖石洞、宿草棚、餐风饮露;他们迎朝霞、枕天光、披星戴月。一块溜板,一根溜棍,一张泥弓,打溜运泥,夯基筑堤。在没有住房、没有柴火、没有通信设施、没有机械操作的艰难条件下,一寸一寸地徒手垒筑海堤。 80年代蛇蟠岛围塘 冬天霜冰皑皑,寒风刺骨,夏天台风肆虐,洪潮吞噬海堤,闸口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筑塘人演绎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创业史,在三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印记。 “ 一条扁担两头弯, 畚箕挑出金银滩”。历经20 多个寒暑, 筑塘人以精卫填海之毅力, 在蛇蟠岛筑起20 余里长的海堤, 挡风拒浪, 傲然如脊; 围垦的1.58 万亩肥田沃土, 成为“ 海上粮仓”、“ 蓝色银行”。每年可创产值近2亿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多万元。 蛇蟠岛上万亩养殖塘 打卡围垦初心教育基地传承围垦精神三门县围垦精神初心教育基地是与亭旁起义党性教育基地相融相接, 接续传承革命老区精神, 弘扬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拥湾发展、砥砺奋进的又一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在这里,你可以沿着围垦足迹,感受蛇蟠红色文化。 || 围垦广场这里有一座大型群体浮雕, 浮雕以夹缺堵口场景为主题, 以滔滔浊浪为背景, 展现猎猎战旗, 刻画人们光膀赤脚,在淤泥没膝的情况下,脸露刚毅之气,口呼船工号子,打溜运土,抛石填海,齐心协力激情奋战的场景。 || 红色长廊长廊以大型浮雕、文字标语、艺术构件等具象再现当年筑塘大军围垦海涂的劳动场面, 突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炼敢于拼搏、众志成城的围塘精神,颂扬先进人物、先进事迹。 || 纪念馆纪念馆以历史时间线为主线, 设“ 海退地出、山海之梦、众志成城、蛇蟠蝶变、蓝色畅想” 等五个篇章, 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三门湾开发史、历代三门围海造田奋斗史等。 || 蓝色讲堂一座可以容纳150人左右的“蓝色讲堂”,利用讲述围垦故事的电视专题片等优质资源,可以安排1-2天的党性教育培训课程, 建立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互动教学、素质拓展、实践调研等多种形式的课程体系。 历史不仅是被陈列,精神应当世代传承。到蛇蟠岛,重走围垦路,传承围垦精神,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